登陆

深圳机器人展落幕:繁荣背后,戴盟“黑科技”是真突破还是PPT造车?

author 2025-05-06 22人围观 ,发现0个评论 机器人人工智能AI自动化传感器

深圳机器人展:一场看似繁荣的“秀”?

4月24日至26日,深圳机器人协会主办的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(FAIR plus 2025)在深圳落下帷幕。号称汇聚了上游零部件、人形整机等超过200家核心厂商,吸引了35000名专业观众。乍一看,这似乎是一场机器人产业的盛会,预示着深圳乃至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。然而,透过这场“盛况”,我们是否应该冷静地思考:这究竟是产业的真实写照,还是一场精心包装的“秀”?

不得不承认,近年来,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,各种概念层出不穷,仿佛一夜之间,机器人就能取代人类完成所有工作。然而,当我们真正深入到产业内部,会发现很多企业都在“画饼”,真正能够落地应用的产品却寥寥无几。这场展会,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?大量的参展商,大量的观众,背后隐藏的,究竟是真实的需求,还是资本的炒作?

我们不禁要问:这些展出的机器人产品,有多少是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的?有多少是摆脱了实验室环境,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场景中稳定可靠地运行的?又有多少是能够真正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,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?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答,那么这场展会再热闹,也只是一场空洞的“秀”,无法真正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
戴盟的“黑科技”:是真突破还是概念炒作?

戴盟机器人在此次展会上可谓是出尽了风头,携带着其“全球首款”多维高分辨率高频率视触觉传感器DM-Tac W、多维触觉感知五指灵巧手DM-Hand1以及便携穿戴式遥操作数据采集系统DM-EXton等一系列“黑科技”产品亮相,吸引了无数眼球。然而,在惊叹之余,我们也不禁要对其产品的实际价值和市场前景打上一个问号。

视触觉传感器:精度过剩的噱头?

戴盟的DM-Tac W视触觉传感器号称每平方厘米覆盖4万个感知单元,远超人手。这种超高的精度,在实验室环境下或许能够展现出惊艳的效果,但实际应用中真的需要这么高的精度吗?在工业生产、医疗手术等复杂场景中,更重要的是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,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。过高的精度,反而可能导致数据冗余,增加计算负担,甚至影响系统的稳定性。更何况,如此高精度的传感器,成本必然不菲,又有多少企业愿意为这种“精度过剩”买单?

灵巧手:真的灵巧吗?成本与实用性考量

DM-Hand1多维触觉感知五指灵巧手,声称能够实现自适应抓握力控制、易碎易损件柔顺操控等高难度任务。然而,灵巧手的研发一直以来都是机器人领域的难题,涉及复杂的机械结构、精密的控制算法以及大量的实验验证。戴盟的灵巧手是否真的能够达到其宣称的性能?其稳定性和耐用性又如何?此外,灵巧手的成本通常都非常高昂,即使性能优异,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应用。

遥操作系统:离“真”遥操作还有多远?

DM-EXton便携穿戴式遥操作数据采集系统,让观众可以亲身体验远程操控机器人的乐趣。然而,遥操作系统的关键在于实时性、稳定性和安全性。2.5kg的重量看似轻便,但长时间穿戴是否会影响操作的精准性?无线连接是否能够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?一旦出现延迟或中断,又该如何保障操作的安全性?这些都是遥操作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必须面对的挑战。

总而言之,戴盟的这些“黑科技”产品,无疑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技术含量。但是,创新并不意味着成功,技术含量高也不代表实用性强。戴盟能否将这些技术转化为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、创造商业价值的产品,还有待市场的检验。

具身智能圆桌论坛:大佬们的“真知灼见”?

展会期间,戴盟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段江哗博士受邀参加了“2025火星具身智能创始人大会”,并在圆桌论坛上就具身智能领域的落地场景、当前限制以及未来展望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然而,这些看似“高屋建瓴”的观点,是否真的具有指导意义?又是否仅仅是行业大佬们在“纸上谈兵”?

场景落地:谁在画饼充饥?

段江哗博士认为,应该关注人形整机带给用户、客户带来的体验,并不断探寻潜在客户,即使面临试错也在所不惜。这种说法看似积极,但实际上却显得有些空泛。诚然,用户体验至关重要,但对于新兴的具身智能领域来说,更重要的是找到能够实现商业化的落地场景。如果只是盲目地追求用户体验,而忽略了成本、效率以及安全性等因素,最终只会陷入“画饼充饥”的困境。

数据困境:被忽视的触觉数据真的重要吗?

段江哗博士强调,当前机器人发展的卡点在于数据,尤其是触觉、力觉等高质量数据的缺失。他认为,如果只采集视觉、动作数据,而不重视触觉、力觉数据,机器人操作永远无法突破99%的精度。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,但却忽略了视觉数据在机器人感知中的重要性。视觉数据能够提供丰富的环境信息,帮助机器人进行定位、导航以及目标识别。在很多场景下,视觉数据已经能够满足机器人的基本操作需求。当然,触觉数据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,但这是否意味着触觉数据比视觉数据更重要?恐怕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。

操作与移动:谁更重要?谁更烧钱?

在被问及Locomotion(移动)和Manipulation(操作)哪个更重要时,段江哗博士毫不犹豫地选择了Manipulation。他认为,在工厂等场景下,Manipulation比Locomotion更复杂,如果机器人能够拥有非常灵巧的双手和精细操作的能力,将会有非常大的商业价值。这种观点显然是站在戴盟自身产品线的角度出发的。戴盟专注于触觉感知和灵巧操作,自然会认为Manipulation更重要。然而,在物流、仓储等场景下,Locomotion同样至关重要。如果机器人无法高效地移动,即使拥有再灵巧的双手,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。更何况,无论是Manipulation还是Locomotion,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。对于初创企业来说,选择哪个方向,更像是一场豪赌。

总而言之,段江哗博士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在看待行业大佬的“真知灼见”时,我们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,既要学习他们的经验,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,做出理性的判断。

戴盟的“宏图伟略”:能否摆脱PPT造车的命运?

戴盟机器人自诩致力于研发高分辨率多模态触觉感知、触觉灵巧手软硬件产品,并声称要通过深度融合通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,研发含视觉、触觉和语言的操作模型(VTLA),为具身智能、智慧物流、智能制造、实验室自动化等末端抓取领域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。然而,纵观其产品线和市场策略,我们不禁要问:戴盟能否真正实现其“宏图伟略”,还是最终沦为一家“PPT造车”的企业?

不得不承认,戴盟的技术实力具有一定的潜力。其在视触觉传感器、多指灵巧手设计与制造等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。但是,技术积累并不等同于商业成功。在竞争激烈的机器人市场,只有能够将技术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,并成功推向市场的企业,才能最终胜出。戴盟目前的产品,无论是视触觉传感器还是灵巧手,都还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,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此外,戴盟的市场策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。其过于强调“创新性解决方案”,而忽略了对现有市场需求的深入挖掘。在很多情况下,企业并不需要最先进的技术,而是需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、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的成熟解决方案。如果戴盟不能够及时调整其市场策略,很可能会错失市场机遇。

更重要的是,戴盟作为一家初创企业,面临着资金、人才以及供应链等多方面的挑战。在机器人这个重资产、长周期的行业,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,都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困境。戴盟能否克服这些挑战,最终实现其“宏图伟略”,仍然是一个未知数。但愿,它能脚踏实地,别成为又一家倒在“AI+机器人”浪潮下的先烈。

请发表您的评论
不容错过
Powered By okexget.com